关闭→
当前位置:法律知识站>法律生活>婚姻家庭>子女抚养>监护人的种类是怎么规定的?

监护人的种类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知识站 人气:2.54W

监护人的种类是怎么规定的?

不是所有的未成年人跟精神智力残疾的这部分人员都能够在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成长的。所以第一监护人没办法正常的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下,在我国的民法总则当中也是对监护人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类。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跟随小编的脚步,在下面的这篇文章当中一起了解一下监护人的种类是怎么规定的?

一、监护人的种类是怎么规定的?

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的人。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监护人分为3种 :

① 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遗嘱中指定者,称指定监护人。

② 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依一定顺序充任者,称法定监护人。

③由监护机关或法院选定者,称选定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后,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二、哪些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对于没有上述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应由下列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没有上述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由有关行政机关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三、民法总则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

《民法总则》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综上所述,监护人的种类其实在我国的法律制度当中是分为三种的,首先我们排除了当事人的亲生父母就是第一监护人的,在父母去世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有指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选定监护人的这三种不同的种类。都是因为在特定的情形之下,所以不同的人员才成为了监护人的。

TAG标签:#监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