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法律知识站>法律生活>车辆交通>交通肇事>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法律知识站 人气:1.91W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中如果出现了逃逸的情况,则此时肇事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比较中的,并且此时构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性还很大,如果确认构成犯罪的话,则通常会按照交通肇事罪来认定。那此时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肇逃逸案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但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呢?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是否包括刑事和民事责任,认识不一,我们倾向仅仅是刑事责任);

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为很明显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应该认定其有逃逸情节,而在案例一中的古某虽然有离开现场的情节,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投案自首,所以不能认定为其逃逸;在案例三中,对于李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虽然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但其不是从交通事故现场离开的。

二、什么情况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

1、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2、特种车辆(如120、122、110、119)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3、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4、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肇事人当场被抓获,没有逃逸成功,而指使人从现场离开,对于指使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共犯,也就不存在逃逸的认定问题;相反,肇事人从现场离开,而指使人没有来得及离开现场并被抓住,还能认定指使人有逃逸情节吗?很显然不能,因为指使人没有离开肇事现场,如果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且该后果是因没有及时救助造成的,指使人仅仅构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没有逃逸情节),对于肇事者来说则应该认定有逃逸情节的交通肇事罪。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不是单独的犯罪行为,所以犯罪有未遂与既遂的差别,而逃逸就不存在未遂的问题,只有犯罪行为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义。

综合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认定。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存在逃逸的情况,但其实并不一定交通肇事就一定构成犯罪,所以不能很肯定都说此时就需要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但至少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民事赔偿责任肯定是不能免除的。

TAG标签:#认定 #逃逸 #肇事 #交通事故 #